蒋同学 于6小时前 提问

课外活动需要堆砌数量吗?怎样的活动背景更受认可?

伍姗姗老师英港金牌顾问

美国高校明确偏好**"专项能力"而非数量堆砌**,例如工科生1段机器人竞赛获奖经历,其说服力远超5个泛泛的志愿者活动。
* 核心逻辑:围绕目标专业打造"1+1"背景组合——1个核心科研/实习项目+1个长期相关活动(如持续2年的环保社团负责人)。
* 文书关键:在活动描述中突出"问题-行动-成果-反思"链条,例如参与科研时需说明"如何设计实验、解决了什么技术难题、产出了哪些成果(论文/专利/竞赛奖项)",体现与专业的深度关联。

伍姗姗老师 于 5小时前 回复
相关问题

刘颖 2小时前 回复

文书核心是"匹配度证明",需结合专业特点精准发力: * 理工类(CS/EE/Bio):突出科研能力,PS中需详细描述科研项目的技术细节、个人贡…[详细]

罗智文 45分钟前 回复

计算机、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等敏感专业的申请需兼顾"录取竞争力"与"签证合规性"双重维度: * 申请阶段:提前8个月准备研究计…[详细]

顾佳洁 4小时前 回复

研究生申请需12-18个月的系统规划,以2026Fall入学为例,核心时间线如下: * 大三上学期(9月-次年1月):确定专业方向,启动托福/GRE/GMAT备考,…[详细]

袁玉倩 5小时前 回复

美国高校明确偏好**"专项能力"而非数量堆砌**,例如工科生1段机器人竞赛获奖经历,其说服力远超5个泛泛的志愿者活动。 * 核心逻辑:围绕…[详细]

朴锡春 5小时前 回复

标化成绩的重要性在2025年显著回升,"标化可选≠不用考" 是关键认知。哈佛、MIT等顶尖校已恢复标化强制要求,即便部分院校保留可选…[详细]

联系我们